以前,能送孩子上大学都是很多家庭的梦想。而如今,上大学早已经变成了某种标配,如果没能考上名牌大学,或者是没有个研究生学历的话,在一线城市找工作就会觉得压力山大。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学历期待都变高了,但是这种高期待是如何造成的呢?
近年来,关于过度教育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都层出不穷。2012年11月26日,韩国最大的英文综合性报纸《The Korea Herald》专门公开讨论韩国的过度教育问题。2015年11月11日,美国《University World News》发表文章直指,当代是“过度教育的一代”。2019年4月29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认为,在英国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有三分之一的群体存在过度教育现象。多年研究发现,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过度教育的现状,学校声誉低和教育质量差的毕业生也往往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这究竟是为什么?
1、劳动力市场的错配
过度教育最开始由美国学者提出,但是这个现象在全球却普遍存在。欧美国家对过度教育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是较早研究过度教育的学者,他认为过度教育是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的需要,是劳动力市场与教育系统间的失衡。
随着过度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从三个方面对过度教育进行了更加明晰的界定:第一,接受过同等水平教育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第二,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第三,工作人员掌握的技能超过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这也是过度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错配。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研究者是从学历层面测量过度教育的,如果个体自身的最高学历层次超出了工作所需的学历层次,就称之为过度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持续扩展,在劳动力市场没有随之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更有可能发生过度教育。由于这种现象在不同地域普遍而且持久的发生,而且过度教育可能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教育资源浪费、工作积极性下降等,因此过度教育的问题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实践者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关注。
2、经验不足读书来补
因为过度教育比较普遍,所以很多人关心什么原因导致了过度教育的发生。美国学者西歇尔曼认为过度教育是为了弥补在劳动力市场中较少的工作经历。荷兰学者格鲁特认为,个体选择过度教育的工作是因为自己存在人力资本的缺失。人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按照这个逻辑,个体面临诸如能力、岗位培训和工作经验等其它人力资本欠缺时,将不得不选择过度教育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或者说选择过度教育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和岗位培训的机会,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度教育虽然在社会中是常态,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短暂的现象,过度教育群体通过更高的学历弥补自身在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当通过一段工作获得足够经验之后,过度教育的问题也会解决。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过度教育的现状。这还能解释同等学历下,那些学校声誉低和教育质量差的毕业生往往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因为学校声誉低和教育质量差意味着人力资本的缺乏。
还有学者认为过度教育并不是一种短暂现象,相反却是一种必然现象。美国学者肖基认为,劳动市场的求职者为了比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层次,但是劳动力市场中却并没有提供相对应的工作,因此造成了高学历群体的不断增加,一部分高学历群体从事到与自身学历不匹配的工作中来。除非经济能够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或者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否则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将居高不下。
还有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论述过度教育,指出过度教育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尤其是学校和就业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会导致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估计不准确。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学生做更多的就业准备和求职搜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反而会刺激过度教育的发生。
3、教育投资过度的浪费
尽管有理论认为过度教育只是个体的一个短暂现象,比如刚刚从学校毕业或者换新工作的个体会遭遇过度教育,但是随着个体对于新的工作环境有了更多了解后,个体的过度教育情况会消失;但是,毕竟过度教育是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
首先,个人层面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者个人收益的情况。过度教育意味着,相比较于同等学历的就业人群,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获得相应的学历,却进入了较低学历要求的工作岗位。这不仅意味着前期巨大投入的浪费,而且对个人进入职场后的收入与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研究都发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过度教育的工作者比教育适度者的收入显著更少。其次,过度教育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美国学者毕肖普的研究指出,过度教育会给企业组织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另外一位美国学者伦伯格的研究发现,想要准确理解一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并非易事。一方面,员工有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这项工作本身还需要第三方的独立评价。因此,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本不需要自己这样的学历,那就会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满超和莱文研究发现,过度教育导致的工作不满意和紧张的确会造成企业的生产力下降,过度教育每增加一年,企业的产出减少8.35%。最后,还有研究对法国22年经济发展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过度教育会对国家的GDP产生不利影响,导致GDP增速减慢。
4、经济低迷是诱因
由于过度教育受到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的双重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时间的变化,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过度教育在欧美国家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同国家在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上存在不同。有研究测量了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在2000年前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发现美国和英国初期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很高,都达到30%以上,这与当时这两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转型有关。但是进入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发生率开始逐渐降低,英国更是从初期的31%降低到15%,这源于这两个国家随后经济的持续发展。
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过度发生率较低,荷兰和西班牙只有17%,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逐渐提高,到90年代之后,荷兰和葡萄牙增高到了33%,这与当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停滞密切相关。这显示了,过度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在逐渐走低。但是,在2019年的官方报道中,英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又增加到了31%。这或许与2008年金融危机、脱欧迷局等造成英国经济持续下滑有关。
其实有英国学者对此早就作出了精准预测,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预测进入新世纪后,英国的过度教育会持续。这项研究还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的现象。格鲁特同样针对英国的研究发现,兼职工作的人群比全职工作的人群更容易产生过度教育。更多的研究发现,过度教育更容易在弱势群体中发生,比如在美国,少数族群相比较白种人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世界银行教育经济学专家帕特里诺针对希腊的研究发现,过度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分布不同,在社会科学、农学、法律、人文这些学科中,毕业生发生过度教育的可能性更大。
进入21世纪后,鉴于过度教育的持续性与危害性,欧洲各国于2002年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议题为“欧洲的教育过度:我们了解了什么?”的国际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欧洲各个国家分别对自己国家的过度教育的动态进行了介绍,并基于测量、国际比较研究、发展趋势、不同群体的教育过度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这个会议的召开也反映出过度教育这个问题的持续性。
随后,美国学者鲁布针对美国的过度教育进行了分析,发现过度教育不但在社会中长期存在,而且一些群体是长期从事在过度教育的工作岗位上。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群体而言,过度教育可能只是短期的,但是对于有些群体而言,可能现在是过度教育,未来若干年后依然是过度教育,甚至还有些群体会从适度教育演变成过度教育。
两位巴塞罗那大学的学者拉莫斯和桑罗马发现,在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过度教育还和城市空间与通勤息息相关,如果个人所在的城镇交通基础设施良好使得通勤便利,个体发生过度教育的情况会有所减少。
5、加强实习保就业
由于过度教育在很多国家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弱势群体中经常发生,而过度教育又会对个人、企业及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很多国家对减少过度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由于教育质量低下可能是过度教育的罪魁祸首,美国曾强调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要确保对于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严格要求。而在这方面做的最全面的是德国。不少人是为了弥补自身工作经历较少的不足,才选择到本不需要自己学历的工作岗位工作的。因此,德国教育系统认为,需要从教育制度的层面主动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来弥补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德国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来保障学生的实习制度,如《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基本法》《技工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德国还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来推进学生实习,成立学生实习专门委员会,通过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制度给予支持,而对于那些不切实落实大学生实习制度的企业则予以惩罚。德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推进学生的实践发展,保障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教育。
英国的教育系统也同样注重保障学生的实习。英国保障实习的措施称之为“三明治课程”,课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学校学习时间,主要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一部分由实习构成。学生就通过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互的方式积累工作经验,这有助于减少过度教育。
为了消除学生与就业市场的就业信息不对称,让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教育适度的工作。欧美学校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除此之外还加强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比如,法国发挥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通过企业和学生的见面会为学生搭建桥梁,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就业市场和情况。美国注重发挥校友的作用,加强学校与校友企业的联系,学校和校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拓宽更多的就业渠道。另外,建立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查询系统,这是很多欧美学校普遍采取的措施,这将推动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部就业市场的情况,减少过度教育的发生。
针对过度教育更有可能在弱势群体中发生,多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应了的法规,促进弱势群体能够找到和自己教育层次匹配的工作。美国在1993年出台的《印第安雇用补贴政策》便是保障当地少数族群的就业权利,避免印第安人在找工作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专门制定了对弱势青年群体的支持,以减少弱势青年群体过度教育发生的比例。
关键词: 过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