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刊》互联网洞见者特辑,里面可能会让你看到未来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
2019-09-27 10:51:17 来源:中国青年网

知乎发起的第二季“互联网洞见者”活动已落下帷幕,活动中充满想象又不失理性的分析,,吸引了 15 万人的关注并收获了超过 2000 万的浏览量,而本次活动中由提问者挑选出的“优胜回答”,已经刊登在《知乎周刊》互联网洞见者特辑,这本书也已在知乎书店上架。

“与六年前不同,此次的互联网洞见者是将整个互联网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进程中来做思考。”这句话来源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为《知乎周刊》互联网洞见者特辑作的序。从某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对此次“互联网洞见者”的最佳注解。

从整体来看,此次的“互联网洞见者”在视野上要远远大过2012年第一季活动。那时的互联网正处于裂变阶段,各种不同的“机遇”如雨后春笋,因此,第一季的问题更多是聚焦在互联网的商业发展层面。

如今,互联网已经完成量的提升,从而转入质的转变,大咖们的视野也更为宏观。因此,此次“互联网洞见者”的问答,既有着科技的专业感,同时又不乏多元化和社会性。

马化腾第二次作客“互联网洞见者”活动,此次他提出的问题更关注于基础科学将带给互联网的影响,以及产业与消费两端的融合又呈现怎样的趋势和变化。该问题的优胜回答者为物理学优秀回答者“郑晗”。他从“对量子态的精准操控”、“柔性电子器件”以及“拓扑材料及其应用”三个层面,阐述未来最有可能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科学。这三者将分别影响传感、人机交互以及材料性质等互联网多个层面。

而张鹏的提问则更注重于人类个体与信息之间的矛盾,人类如何应对信息过载。优胜回答者为“甜草莓”,他的观点是人类在生理上可承载的“信息容量”并没有过载,虽然外部信息不断膨胀,但人类接受信息的速度并没跟上。他还提出,通过删除冗余信息和提高传输速度,可以有效的解决人与信息之间的矛盾。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的提问更关注于社会和科技的矛盾,他既提出对过去科技和生活关系的反思,同时又着眼于对未来的展望。优胜回答者“微调”,以“智能系统”为切入,罗列了“智能推荐”和成瘾性、公平机器学习和系统性歧视、网络安全和代沟、科技对社会的关注和敬畏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科学发展可能带来社会隐患,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优化未来人类社会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之所以例举他们三人的提问和回答,是因为整个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纳到专业、多元信息和社会性上。包括李开复、徐新、刘慈欣等提问,基本上都围绕这三点展开。这也揭示了,在未来,这三个方向将决定互联网的大趋势。

抛开内容来看,知乎这次活动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嘉宾,而是那些积极思考、勇于面对未来的回答者们。

从2012年到2018年,互联网已经从不断膨胀转变为不断内化,这种内化既体现在商业层面,更深入到每个人的信息接收惯性之中,用户不仅仅是通过信息获取娱乐,更需要借此完成自我提升。

而知乎所提供的,正是为用户的自我提升构建更多的场景和更多元化的专业知识。互联网洞见者活动即是其中的场景之一。知乎想改变的不仅是信息接收的方式,更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个“野心”确实够大,要实现这个目标,知乎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互联网洞见者特辑